網站導覽
園區資訊
園區簡介
園區位置
園區空間與設備
進駐單位
進駐廠商徵才
活動剪影
最新消息
研發設備清單
廠商進駐資訊
進駐辦法
進駐審查流程
諮詢窗口
園區導覽
建築物介紹
綠建築標章
綠建築標章評估指標
場域介紹
生態共生
舒適貼心安全
減震耐震
興建歷程
公共藝術品
預約參觀
參觀須知
綠建築導覽
活動訊息
會議室租借
會議室資訊
會議室租借
夥伴園地
表單下載
中創推動辦公室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或關閉javascript,建議開啟javascript支援或使用有支援javascript的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網頁瀏覽經驗。
場域介紹
園區資訊 / 園區簡介
←生態池
:本中庭水池為景觀貯集滲透池,主要設計讓雨水暫時貯存於水池,再慢慢以自然滲透方式滲入大地土壤之內,是一種兼具防洪功能的生態透水設計。藉由促進基地的透水設計並廣設貯留滲透水池的手法,以促進大地之水循環能力,改善生態環境創造生態綠網、調節微氣候。
→廣場透水鋪面
:中創園區在入口廣場處採用透水性鋪面,增加透水面積,提高基地保水性能。基地的保水性愈加,基地涵養與水的能力愈好,有益於土壤內微生物的活動,進而改善土壤之活性,維護建築基地內之自然生態環境平衡。
←入口雨遮
:入口造型雨遮延伸了綠屋頂斜坡視角,以白色鋼構及片透光型玻璃打造出園區輕盈的感覺、創新與前瞻的入口意象。雨遮以混凝土為基座,鋼管與鋼板為結構,施工過程先從混凝土基座施作及結構鋼管吊裝;接著進行結構鋼板吊裝;金屬包板收邊;最後將286片玻璃鑲嵌上去,完成美觀的入口雨遮。
→外遮陽板
:建築外牆部分以重複單元之外遮陽板為基礎,不僅美化牆面,同時還能減少輻射熱直接進入室內,阻絕陽光直射,達到室內空調節約效果。
←通風道
:園區為引進自然風,設置通風道並提供中庭良好的氣流循環,塑造內部通風及涼爽的空間。
→大廳服務台
:園區考量大廳為互動交流的場所,因此設計引進大量自然光線、設置自然通風口、搭配亮麗的色彩計畫,增加活潑度並同時為節電的所在地。
←樂活館
:位於A棟301室,設有桌撞球桌、跑步機、飛輪、按摩椅等運休設施,提供園區同仁使用,營造舒適的環境讓同仁鍛練身體、紓發壓力、促進健康。
→員工餐廳
:節能餐廳導入最佳化自然通風、地下涵管利用淺層溫能、區域空調結合分區能源管理、高效率智慧照明及建物能耗模擬等技術來節省餐廳用電量,而餐廳部分照明用電則透過45千瓦屋頂PV提供,追求達到潔淨零耗能的餐廳。
←景觀平台
:園區中庭植栽創造了室內風道之可能,當西南風由中庭屋頂採光罩旁進入時,植栽能提供氣流良好的循環,並且綠化整個園區。
→內遮陽及維修走道
:園區實驗室承載著創新園區前瞻研發的任務,研發計畫經常有所調整,為此中創園區實驗室管路特別設置於外牆,方便日後維修及更新,然而外露之管線過於紊亂,因此考慮雙層牆(Double-skin)型式,在兩道牆中間規劃維修走道以方便修繕,而在外牆部分,則以重複單元之內、外遮陽板為基礎,不僅美化外牆,同時還能減少輻射熱直接進入室內,阻絕陽光直射,達到室內空調節約效果。
←集成材
:集成材較原木加工快速,延伸性高,在呼應珍惜樹林資源之環保意識下,以及不影響結構前提下,園區內多選擇集成材以作為室內裝修之材料,減少原木之使用,降低碳排放量。
→BIPV
: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是以建築設計手法將具有建材功能之太陽能光電模板導入與建築物結合,使系統元件不單只有發電之功能,也是建築外殼的一部分。園區設置95千瓦BIPV及45千瓦屋頂PV(Photovoltaic),將能提供園區與餐廳部分照明,同時結合遮陽、採光照明等設計手法,亦增加建築節能效益。
←屋頂PV
:園區屋頂南面另外增設了45千瓦太陽能板,由於台灣位於北迴歸線上,太陽由東方升起後,行進的軌跡會在台灣的南方,所以架設太陽能光電板將版面朝南可以得到最大效益。園區內光電系統屬市電併聯型太陽光電系統,主要與市電負載併聯,平時與太陽光電系統併聯發電,併供負載,不足的電力由台電公司供電。
→微型氣象站
:園區設置微型氣象站蒐集基地之微氣候資料,包刮溫度、濕度、雨量、風速等氣象資訊。中創園區基地屬於副熱帶濕潤氣候,日夜溫差大、夏季對流旺盛,為達成永續健康建築的目標,興建團隊與建築師亦分析了太陽軌跡及輻射熱模擬,並利用流體力學模擬風道,打造節能舒適的研發空間。
←室內環境顯示
:室內環境顯示提供了及時室內空間品質數據,包刮溫度、濕度及二氧化碳濃度,室內並加裝CO2自動監控系統感測二氧化碳濃度,可於空調系統中自動增加或減少外氣之引進。
→地下室停車場採光井
:地下室停車場外圍以採光井設計,引進自然光線及新鮮空氣,提高地下室空間明亮度、改善停車場空氣品質,減少照明及空調使用,達到節能的效益。
←智慧化停車管理系統
:地下室停車場設置智慧化停車管制系統,採自動化管理模式以節省人力,其系統能顯示並導引車位,達到管理之目的。地下停車場部分設計自然通風採光,更加裝CO自動監控系統,亦可維持良好空氣品質、減少能源消耗。
→FVD阻尼器
:阻尼器是地震消能裝置,園區內共設置28支FVD,來降低輸入的地震能量,讓結構物具有更小的側向變形,不致變形太嚴重而造成結構之局部破壞。
←BRB韌性斜撐
:挫屈束制斜撐(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簡稱BRB ) ,是由主受力元件、側撐元件及滑動機制組合而成。因BRB具極大韌性之特性,園區建築內共配置了52支BRB韌性斜撐,對位於車籠埔斷層僅600公尺之園區,將提供良好的減震效果,可保護梁柱等桿件在大地震下,盡量保持彈性不被破壞。
↓綠屋頂
所謂「綠屋頂」是在建築物的屋頂種植植物,除了有隔熱降溫的效果外,更具有都市美化、空氣淨化、碳排減少、雨水滯留等功能。而屋頂的澆灌系統,則是來自園區內設計的雨水回收系統,此系統將經過雨水回收處理設備處理過後之回收水儲存於回收水暫存槽中,供給各層樓馬桶及小便斗、澆灌用水。
建築物介紹
綠建築標章
綠建築標章評估指標
場域介紹
生態共生
舒適貼心安全
減震耐震
興建歷程
公共藝術品
參觀須知
綠建築導覽申請
客服電話:0800035295 客服信箱:ctic_service@itri.org.tw
地址:54041 南投縣南投市文獻路2號
中創園區進駐人數:法人322人;廠商293人;總計615人
中台灣創新園區 版權所有©2014 | 網站聲明 |建議使用1024 X 768以上螢幕解析度
管理者登入